中國曆史十大青銅器國寶文物,你見過哪個?
2022-10-26

青銅器誕生於青銅時代,我國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期都是青銅器的發展時期,創造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青銅文物。那麽被稱為十大著名青銅器國寶的有哪些呢?和振東商學院一起來看看吧!

青銅器,司母戊鼎,後母戊鼎

一、司母戊鼎(後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鼎通體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它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反映出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


二、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尊的中部是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三、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縱目人像

青銅大立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重約180公斤,是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雕像係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製作之精美細膩,迄今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青銅縱目人像,寬138厘米、高66厘米,在三星堆出土的眾多青銅麵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風的要算青銅縱目麵具。


四、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鼎內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五、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後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蓮鶴方壺的製作采用了分鑄法、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複雜的技法,工藝精湛,用現代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複製和模仿。


六、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被稱為“天下第一劍”,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0.1毫米的鉻而千年不鏽,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早在2500年前就有這種防鏽技術,令人驚歎。


七、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編鍾,戰國早期文物,是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套編鍾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組,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曆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大型樂器,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鍾架呈曲尺形,長11.83米,分上中下三層,整套編鍾共65枚,總重量2500千克,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每枚鈕鍾和甬鍾都能發出兩個音節,形成“一鍾雙音”的現象,呈和諧的大小三度關係。


八、秦始皇陵銅車馬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

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由7000多個零部件組成。銅馬身上纓絡和鏈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毫米左右,有的則更細。其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製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價值,是國寶特級文物。


九、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因曾放置於竇太後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


十、銅奔馬(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現藏甘肅省博物館,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

其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中國曆史十大青銅器國寶文物,你見過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