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中秋節與中醫藥的那些事!
2022-09-08

提到中秋佳節,有眾多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這些美麗的神話故事一方麵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與折射的社會心態,同時也與“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都與中醫藥有關,嫦娥偷吃的既是不老仙丹也是中藥,玉兔搗藥也是中藥,吳剛伐桂中的桂樹更是常用中藥。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嫦娥奔月

李商隱的《嫦娥》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西漢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意思說後羿向西王母求來了不死之藥,妻子嫦娥偷吃了因此飛升天界,在月宮變成了一隻蟾蜍過著清苦孤寂的日子,所以月宮又叫“蟾宮”。

蟾蜍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本草綱目》載:“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濕氣,殺蟲匿,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玉兔搗藥

屈原《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裏,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李白的《把酒問月》雲:“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都講了“玉兔搗藥”的傳說,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被稱作“玉兔”。這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吳剛伐桂

唐代《酉陽雜俎·天咫》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就是說此人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那為什麽偏偏是桂樹呢?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月桂為百藥之長

月桂,屬樟科月桂,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耐短期低溫,為亞熱帶樹種,四季常青,樹姿優美,有濃鬱的香氣,適於在庭院、建築物前栽植,其斑葉者,尤為美觀。

桂樹自古就被確認有藥用價值,《說文解字》解釋桂是百藥之長。《本草綱目》中引用了《本經》的說法,認為桂的藥用價值為:“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麵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中醫認為桂樹(即桂樹的新幹細嫩)有發汗、解除肌表及四肢風寒和溫通經絡的作用,是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的良藥。古人把“芝”稱為神草,《搜神記》中把醫家和民間均列為上藥的桂視為仙藥靈藥,神化桂的藥性而稱其為“桂枝”,這充分說明了常吃桂枝使人長壽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吳剛砍樹的這個樹為月桂也就有理有據了。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月桂一身是寶

月桂一身都是寶,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深陽虛衰,心腹冷痛,久泄等等。

桂樹的花具有“生津、辟臭、化痰、治風蟲牙痛、潤發”等功效。可散寒破結,化痰化咳。用於牙痛,咳嗽痰多,經閉腹痛。

月桂之果有暖胃,平肝,散寒的功效,用於虛寒胃痛。月桂之根能祛風濕,散寒。用於風濕筋骨痛疼,腰痛,腎虛牙痛。

桂枝即桂樹之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

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症,常與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中醫藥,中秋節,月桂,中醫藥文化

當歸桂枝黃鱔湯

所需材料:川芎6克、當歸15克、桂枝10克、黃鱔200克、紅棗5個、鹽適量。

做法:1、將當歸、川芎、桂枝洗淨;紅棗洗淨,浸軟,去核。2、將黃鱔剖開,去除內髒,洗淨,入開水鍋內稍煮,撈起過冷水,刮去黏液,切長段。3、將全部材料放入砂煲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營養價值:此湯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補血補氣、調經止痛的功效。

禁忌人群:凡溫熱病、陰虛陽盛,血熱妄行,孕婦胎熱以及產後風濕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瘙癢性皮膚病、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紅斑性狼瘡等患者忌食鱔魚。

漲知識,中秋節與中醫藥的那些事!